联系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

联系电话

62516646 / 62513553

62516589 / 62511579

电子邮箱

edfruc@ruc.edu.cn

人大法学院“郑英之助学金”——十四载的坚守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4-05-22

2024年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郑英之助学金”见面会在明德法学楼205会议室举办。郑老先生的女儿郑卓力女士与外孙女周涵女士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见面会,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主持见面会。

郑英之校友14岁参加革命,22岁被保送进中国人民大学,进入法律系学习,后在司法部从事纪律检查工作。2011年教师节,1954级人大法学院校友郑英之先生于85岁高龄之时,向人大法学院捐出自己几十年点滴攒下的工资积蓄20万元,设立郑英之助学金,资助法学院贫困学子完成学业。郑老先生逝世后,其家属郑卓力女士与周涵女士始终秉承郑老的遗志,2016年、2021年分别捐赠5万元继续支持“郑英之助学金”。

座谈会上,周涵女士与学院教师、获助同学交流后说道:“很感谢人大法学院给了我和我母亲这个机会,满足了母亲的夙愿。纪念老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纪念精神,今年也是姥爷去世的十周年,我想这就是老人留下最好的财产。”当提及郑老和他设立的助学金时,周涵女士潸然泪下,她表示,这次回到学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陪伴母亲看望、缅怀老人,她一定会传承好郑老的精神,“不光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都能把郑英之助学金延续下去,我相信这是老人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聆听了周涵女士和同学们的讲述后,深受感动,他表示:“郑老先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心寄、情寄人大法学院,郑英之助学金对同学们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指引。”他向郑老家属报告了近年法学院的发展情况,并提出要以郑老为榜样,将郑老的精神发扬光大,希望接力棒一直传承下去,吸收更多校友参与进来。他最后对郑老家属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和祝愿:“衷心希望家属多回人大法学院看一看、走一走,多指导、多监督、发扬好助学金的善举。”

三位受助学生代表向郑卓力女士和周涵女士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用最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郑英之助学金浓浓的感激之情。同学们不仅对心怀大义、无私捐赠的郑老和家属们表达了心中的感恩,更表达了要向郑英之老先生学习的决心,他们一致表示,要将接受到的善意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传承郑老的精神。

郑英之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已资助了从2011级至2023级的共42名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