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离别中国,把爱留在人大
7月17日,晴朗的夏日早晨,在数学学院二层会议厅,一场简朴的欢送仪式正在举办。在现场时而传出欢声笑语,时而又有真情的泪水挥洒,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高木泉教授荣休回国欢送会暨“数学育树基金”捐赠仪式现场。
高木泉教授,一位和蔼可亲的日本爷爷。他是数学学院外籍引进人才,教学方式新颖、育人理念先进,为人大数学学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是“数学育树基金”的捐赠人,胸怀仁爱之心,为人谦和低调,慷慨资助后学延续数学事业。他以点滴积攒汇聚成这有零有整的120余万元人民币,灌溉了数学学科,让数学人对数学事业的热爱薪火相传。
在人大的七年间,一批批学子走向更广阔的未来,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高木泉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
2016年,高木泉教授从日本东北大学加入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科学研究院生物数学团队,成为生物数学团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始终践行“高起点,高水平,入主流”的学术理念,抓住前沿学术问题,悉心教学,致力于以数学公式、图谱展现生物图景,搭建生物模型方程,建立生物学与数学的联系,让更多人认识生物数学。
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他说:“只有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扎实的背景知识的研究人员才能在交叉学科科学领域内获得重大贡献。因此,培养扎实的数学基础,即代数、分析和几何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高木泉教授在授课中)
7年间,高木泉教授针对本科生的教学主要以《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课程为主,课堂上的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并运用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他为研究生教授《反应扩散系统》课程,向学生介绍生物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先进理论,让同学们了解生物数学领域的前沿学术信息,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物与数学的交叉学科。
(高木泉教授与同学们在课堂积极互动)
(高木泉教授组织的学术会议)
他重视数学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建立了数学生物学和相关数学领域(比如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交流。他派送数名学生前往知名研究机构学习交流,期望年轻的研究人员能够具备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成为行业先驱,并引领数学交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尽善尽美。遇到生活上的问题,高木泉教授总是不愿麻烦他人;而面对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他却丝毫不马虎,诸如上传课程大纲、确认课程使用的教材版本、学生毕业进度等问题,高木泉教授都耐心询问、积极沟通、仔细核对。
(高木泉教授和他的两位学生:张聪晖、侯玲玲(视频中))
高木泉教授不仅活跃在学院的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场合,还积极参与学院各类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始终面带微笑,乐在其中。
( 参加数学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左一为高木泉教授)
听闻高木泉教授对我校数学学科发展作出持续贡献并为激励后学慷慨捐资设立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专程看望高木泉教授,并代表学校向高木泉教授表示感谢。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校师生瞄准目标、团结奋斗,矢志在建校一百周年之际将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正是因为有高木泉教授这样一批爱校敬业、忘我工作的老师,我们对如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充满信心。祝愿高木泉教授身体健康、一切顺利,继续支持和指导人大数学学科发展,积极推动中日学术交流与友好合作。
欢送会暨捐赠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高木泉教授对学校数学学科发展作出的持续贡献、为激励学生努力科研与创新的慷慨捐赠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而高木泉教授是这样的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正是有像高木泉教授这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矢志奉献的老师,学校更加有信心实现目标,走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院长郑志勇代表学院表达了对高木泉教授的感谢。他表示,作为外籍引进人才的高木泉教授是数学科学研究院生物数学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见证了人大数学学院的成长与发展。高木泉教授捐赠的“数学育树基金”不仅为数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之水,更激励着一代代数学人传承所热爱的数学事业。学院将锐意进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习研究和国际交流各方面继续发力,深化数学交叉学科建设,形成人大数学学科的特色,践行国际化办学的理念。
数学学院教授龚新奇回忆了与高木泉教授的交往细节和感动点滴,他表示高木泉教授总心系学生,而把自己置之于后。教授总怕自己还不够尽职尽责,会因无法线下为同学们上课感到愧疚,也会担心线上考试平台操作不熟练给学生带来困扰。在看到学校导师名单变更时,教授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导师资格,而是学生的毕业问题。教授仁爱、谦和的品德让龚新奇老师十分尊敬,同时他也对高木泉教授的无私与大爱表示感谢。
高木泉教授的学生、2021届博士毕业生张聪晖回忆了跟随教授学习的经历,讲至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高木泉教授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使她快速成长,不仅学会了用英文进行论文写作,更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研究水平。在老师即将回到日本之际,张聪晖希望把最诚挚的祝福送给他,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学术之树常青。
高木泉教授回忆起来在人大与师生间点滴故事,他很高兴能够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7年时间。人大学生的热情活跃、聪明认真、勤奋进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校园里与同学、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深深感受到人大校园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高木泉教授深刻感悟到,育人如同育树,栽下一棵树苗的最初几年几乎不会变化,它首先需要扎根、生根,才能汲取养分,生长得枝繁叶茂。于数学教育而言也是如此,除了有天赋的学生和已经接受过充分基础训练的学生外,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不可能迅速做出成果。学生们必须接受基础训练,认识并理解数学的滋味是支撑他们研究的基础。当学生从一种不知所云的状态,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一线曙光是需要时间的。他十分期望能够鼓励和支持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不断摸索前进。这就是数学树基金成立的原因。
高木泉教授谦虚地说,当初接受聘请来到人大执教,是想着帮助人大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在离别之际,却感觉是人大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更多,自己从人大老师同学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
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中国最为顶尖的大学之一,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教育家和数学家,学校领导为大学发展勤奋工作的态度令其印象深刻,衷心希望学校能够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杜鹏副校长为高木泉教授赠送学校纪念礼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阎芳为高木泉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数学学院党委书记柯媛元主持仪式)
7月底,73岁的高木泉教授预计将返回日本生活。高木泉教授捐赠的“数学育树基金”,成为人大人与数学人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基金将用于支持数学青年人才培养。以此为支撑,人大与高木泉教授所热爱的事业将薪火相传,华章待续。
记者手记
在捐赠仪式结束后,官微记者专门对高木泉教授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到他还有什么想对人大师生说的话,他真诚地用中文说了一句:“谢谢!”
珍贵友谊跨越山海,文化交流促进发展。希望有更多优秀、真诚的国际友人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大家庭,也祝高木泉教授退休生活愉快,一切顺利,常回“家”看看!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他人离别中国,把爱留在人大